春风拂面,万物复苏,在这充满生机的季节里,我们迎来了三个意义非凡的全球性纪念日 —— 世界森林日、世界水日和世界气象日。这三个节日如同三盏明灯,照亮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,提醒着我们关注地球生态系统的三大关键要素:森林、水资源和气象。
世界森林日,即每年的3月21日,也被称作“世界林业节”。这个节日最初由西班牙在1971年提出,并于1972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(FAO)正式确认。它的设立旨在唤起人们对森林资源减少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警觉,倡导全球关注森林保护,探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。
森林,是地球的绿色宝藏。每一棵树,都是大自然的馈赠,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清新的空气,更是无数生物的家园。森林是天然的“碳汇”,吸收二氧化碳,缓解气候变化;它们是生态的屏障,守护水土,调节气候。然而,全球森林面积仍在不断减少,森林保护刻不容缓!
森林与粮食:生态与生活的纽带。森林与粮食息息相关,森林为农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、清洁的水源和丰富的授粉昆虫,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。同时,森林中丰富的野生果实、坚果和菌类,也是人类的天然粮仓。保护森林,就是守护我们自己的餐桌。
春风又绿江南岸,世界森林日如约而至。森林,是大自然的绿色心脏,每一棵树都是生命的守护者。它们为我们提供清新的空气,守护着无数生灵的家园。2025年的世界森林日以“森林与粮食”为主题,感受森林对人类的馈赠。种下一棵树,守护一片绿,从身边小事做起,为地球添彩,为未来续航。
●种下一棵树:为地球增添一抹绿色,为未来种下希望。
●减少纸张浪费:珍惜森林资源,从节约用纸开始。
●参与环保活动:加入植树造林、森林保护的行列,用行动守护绿色家园。
世界水日, 即每年的3月22日,是联合国为唤起全球对水资源问题的关注而设立的纪念日,始于1993年3月22日。每年围绕特定主题,开展宣传活动,旨在提高公众意识,推动水资源保护、管理和可持续利用,促进国际合作。中国也将该周设为“中国水周”,结合国内实际开展主题活动,倡导节水与环保。
水,是生命之源,是地球赋予我们的珍贵馈赠。然而,随着人口增长、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,水资源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每年的3月22日是“世界水日”,今年的主题是“冰川保护”,它提醒我们,冰川作为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,正在加速消融,威胁着全球生态平衡和人类未来。
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库,它们储存着全球约70%的淡水。然而,全球气候变暖正导致冰川加速融化。冰川的消融不仅会导致海平面上升,淹没沿海地区,还会改变全球的水循环模式,影响淡水资源的分布。保护冰川,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未来。
世界水日,不止这一天。3月22日是世界水日,但水资源保护需要我们365天的坚持。让我们从今天开始,从点滴做起,共同守护这颗蓝色星球上的每一滴水,让生命之源永远流淌。
●关紧水龙头,避免不必要的滴漏。
●选择节水型家电,如节水马桶和洗衣机。
●参与社区的水资源保护活动,如清理河流、植树造林。
●关注水资源相关的政策和倡议,为可持续发展发声。
●传播节水知识,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行动起来。
3.23
世界气象日
世界气象日,即每年的3月23日,由世界气象组织(WMO)设立,旨在纪念《世界气象组织公约》生效,并提高公众对气象工作的认识。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宣传活动,2025年的主题是“携手缩小预警差距”,强调提升全球气象预警能力,减少差距,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挑战。
极端天气,离我们并不遥远。暴雨、台风、干旱、寒潮……极端天气正频繁敲响警钟。它们不仅破坏自然环境,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。提前预警,是应对灾害的“第一道防线”。然而,全球仍有部分地区因技术、资源不足,无法及时获取准确的气象预警信息,预警差距亟待填补。
携手缩小预警差距。气象无国界,预警需合力。发达国家应分享先进技术和经验,帮助欠发达地区提升气象监测和预警能力;国际组织要加大对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,让更多地区接入全球气象预警网络;我们每个人也可以通过学习气象知识,关注天气变化,积极参与防灾减灾行动,为缩小预警差距贡献力量。
天气,关乎生活的每一天;气候,影响着地球的未来。气象预警是生命守护线,让我们携手缩小预警差距,共同应对气候变化,守护我们唯一的地球。
●关注官方气象预警信息,提前做好防范准备。
●学习应对极端天气的技能,如暴雨时的避险、台风时的防护等。
●参与气象科普活动,传播气象知识,让更多人了解气象预警的重要性。
森林是大地的绿肺,守护着生态平衡;水是生命之源,滋养着万物生长;气象关乎自然律动,影响着生活点滴。让我们携手共进,珍视每一棵树、每一滴水、每一片天空,守护绿野、蓝波和风云,守护这颗蓝色星球的生态家园,为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。


文字:来源于网络
图片:来源于网络
编辑:邱芝馨
一审:杨新如 黄甜恬
二审:廖烨檬
三审:刘朝晖